close

昨天莎莎告訴我她要參加ING國際馬拉松路跑,我心想她雖然每個禮拜都會去健身房,但印象裡她都是在健身房裡看金色摩天輪,而且她的運動細胞和我的音樂細胞一樣多(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一樣少),所以我猜她應該是參加沒有距離和時間限制的Fun Run組吧....?但問了她報名的組別,她的答案讓我嚇了一大跳:

半馬拉松的21Km
而且,她去年在花東已經跑過一次半馬拉松.....

看著報名表,我衡量了一下自已的體力,以前狀況最好的一次是10公里/50分,但畢竟那是二十出頭的時候,我現在已經是二十的吊車尾,最近慢跑的平均速度只有5km/30min-35min,而且也很久沒跑到10km以上,雖然每天早上我都知道自已可以跑10km,但我會在一開始就考慮很多,將自已的體力和預設中能承受的最大距離做一個計算,然後告訴自已極限會落在什麼什麼地方,而跟莎莎比起來,我理論上應該能跑的比莎莎更長的距離,但我卻害怕真的去面對不確定的極限....

在寫好跟莎莎同樣的21km半馬拉松組報名表以後
我對極限有了重新的定義

只有在到達極限的時候
你才會發現極限在哪裡

就在你的背後一點點的位置

ps.把“極限“換成“高潮“也是一樣的道理
但高潮不限定只在背後發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ucifinil 的頭像
    lucifinil

    當夢想貼近肚皮的時候,我感受到一塊錢的重量

    lucifin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